心血管内科医生浅谈抗疫体会

Page Views 浏览量: 2 Updated 发布时间:2020-04-26 16:40:00

心血管内科医生浅谈抗疫体会

哈医大一院心内科CCU 王中华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市是疫情的中心,420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他们为武汉疫情,乃至全中国疫情取得胜利做出了应有的巨大贡献。

我是黑龙江省第四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援鄂国家医疗队成员,医疗队共计160名医护人员,其中心内科21人。2月13日至3月31日先后于武汉市第一医院14、15重症病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21重症病区,承担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共参与救治110名患者,其中重症79人,危重症10人 ,所在医疗队取得了新冠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战绩。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疫情并亲临一线重症病区,无论从经验还是防护和感控方面,都存在着风险与挑战。最终顺利圆满完成任务,现总结一点体会如下。

第一,严格科学感控是防控疫情播散进展的关键。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集中收治,有效控制了传染源;医生、护士、患者和人民大众的口罩佩戴,消毒,勤洗手及通风等,有效控制了传播途径;上述措施的实施、隔离和限制出行等,有效保护了易感人群。

作为医生,做好科学管控,才能保护自己,才能避免战斗及非战斗减员,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救治病人中去。重点两方面感控。一方面,严格驻地感控,杜绝把病毒带入驻地。遵守驻地感控、生活及工作规章制度,不乱触摸公共区域,接触后严格手消毒。进入驻地大门前做好鞋底消毒,医疗帽子、口罩及手套处理,带入物品消毒,体温检测,手消毒。居住场所实行相当污染区、缓冲区及清洁区分区,保持通风,每日打扫卫生,定期消毒,医院衣物及驻地衣物分开单独存放,工作下班后进屋全面冲洗,不聚集等。

另一方面,严格医院病区内感控,避免院内感染。遵守章程,遵照流程,走好步骤。检查防护物资完整性,正确穿脱防护服及使用防护用品,尤其是在脱防护服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牢记手消毒时刻及正确实施,双手不接触肩部以上部位及防护装备,避免职业暴露及掌握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

同时,避免前往生活、工作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宣传普及感控知识。正是良好的感控,方能使得医护人员“零感染”。

第二,科学灵活遵循指南性文件是成功救治患者的关键。

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是全新的疾病,对它的认知就像一张白纸,全然不知,对待它却不能随心所欲、随意处之。指南性文件对于疾病的认识、防控和治疗,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由第一版到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由第一版到第六版,随着指南的不断更新,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也由临床到病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对其治疗上也由从一盘散沙到重拳出击,从粗狂豪放到细致入微,从无证可循到有据可依。无论分型施治,药物仪器,监测指标,有创操作,腔镜处理,一患一策,个体化诊疗方案,令我们理清了诊疗思路,明确了治疗方向,丰富了治疗技术。

新冠肺炎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尤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长时间的疾病影响会累及心脏,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下降等情况影响预后。治疗新冠肺炎同时遵循基础疾病治疗指南,发挥心内科优势,监测指标,预防恶性心脏事件对患者带来不良预后。

正是遵循指南性文件,使得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事倍功半,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治愈率直线上升,才有了98岁高龄患者的痊愈,守护七天七夜危重症患者的转危为安,早插管早上机患者的平稳度过难关。也正是遵循指南性文件,新冠患者“零死亡”方能成为现实。

第三,重视心理因素和运动康复是医护身心健康的有力保障。

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原本正常的生活,医护和患者也深陷其中。援鄂医护人员背井离家,气候饮食及居住环境不适应,面对疫情严峻,医护感染及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心理波动在所难免。患者隔离收治,活动区域受限,家属不能陪护,住院时程长,少则半月余,多则一到两月,尤其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容易反复,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心理问题无法避免。焦虑恐慌,烦躁不安、恐惧无助,甚至胸闷不适,心悸出汗,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接踵而至。医护和患者均受到心理不良因素影响,尤其是患者最为明显。影响医护的身体健康及诊疗工作,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心内科平时日常工作中就提倡和重视“双心”治疗,配合医疗队成立的“心理干预小组”,评估病人心理状态,鉴别躯体疾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干预,保护心理功能。同时深入到患者中,近距离接触患者,甘愿担当患者的亲人,和他们聊天,倾听,宣传疾病常识,讲真理辟谣言,多沟通勤鼓励,送水果牛奶饭菜,增强患者充满信心和希望。援助医院成立“圆梦睡眠中心”通过量表、电话及现场评估医护心理状态,并通过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辅助改善。正是心理因素的重视与干预,为医护和患者平稳走出阴影,战胜恐惧,守护身心健康起到了有力保障作用。

心理因素的影响,出行限制,最终都导致医护和患者活动减少,除了要面对活动耐量下降,生理机能减退,同时还容易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适当运动可对其有明显改善。医护室内可跟随网络媒介健身,八段锦,室外跳绳,晒晒太阳,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精神。针对病人,综合康复方案对新冠肺炎患者大有裨益。这又与心内科心脏康复极为相似,指导操作起来游刃有余。积极结合新冠肺炎康复方案,评估呼吸功能,评估躯体功能,评估心理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康复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既有益于患者疾病康复,又丰富了患者在院期间的单调生活。

第四,重视良好有效沟通合作,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可以增加相互之间信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医生之间、护士之间和医护之间,良好有效沟通合作,有利于医疗流程顺畅,有利于患者病情衔接,有利于相互之间合作默契,有利于避免医疗差错发生,有利于避免隔离病区内过多的不必要做功;医护和患者之间良好有效沟通合作,有利于诊疗工作开展,有利于掌握患者最新动态,有利于避免纠纷及矛盾;和患者家属良好有效沟通合作,与其建立微信联系,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既能疏导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又能和家属一起做好患者身心救治和康复工作;同时工作中更与支援当地医院的医护加强沟通与协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友谊;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医疗队多学科之间积极沟通合作,广泛开展多学科诊疗,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治水平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重症、危重症患者受益最大。

第五,充分利用媒介资源,避免人员聚集,有效杜绝人员聚集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微信建立相关工作群,传达文件,病例讨论,指导工作,娱乐业余生活;通过钉钉建立相关工作群及会议群,不仅完成工作需求,视频模式又让大家近在咫尺;通过相关工作小程序,不用近距离接触就完成各种上报工作,方便快捷;通过互联网医疗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完成诊疗工作的同时,避免聚集、疾病传播和心理担忧。

        第六,积极客观正面舆论宣传,真正达到既能宣传又能疗伤的作用。客观正面舆论宣传,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避免舆情事件,积极通过文字和影音新闻媒介宣传,不仅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丰富生活,社会大众可以了解真实客观情况,能正面正确面对,还能正确引导病人,令其放下思想包袱,从容面对,讲真理辟谣言,坚定“绝对能赢”的信心和希望,专心投身配合救治中。此次疫情中,哈医大一院心内科援鄂人员,工作之余,积极踊跃投稿,传递正能量,传递医生大爱,传递医患真情

最后,没有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没有全国医务工作者和每一位英勇工作人员的越是艰辛越向前,没有祖国强大的中国后盾、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我们又怎么能够共克时艰,怎么能够战胜疫情,怎么能够向世界给出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

时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哈医大一院心内科全体医务人员,防控工作走在前,积极请战参加一线,病房前移至门诊急诊前沿,积极线上互联网医院医疗,守护武汉,守护龙江,守护国门,守护祖国,确保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有效及应有的救治,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