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武汉的“思想汇报”

Page Views 浏览量: 4 Updated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8:11

一份来自武汉的“思想汇报”

作者:徐原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今天(2月17日)上午在酒店休息。

早餐时碰到晏主任,受他委托我上午会接受一个记者的电话采访。记者很准时的拨来了电话,聊了十几分钟,他大致的目的是想写一篇四川援鄂医疗队救治重症患者的深度报道,估计是因为彼此间专业的限制或者我不善言谈,末了也不太明白他想知道什么,不知道他会写出一篇什么报道,内心有点忐忑。

另外,这些天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同事、朋友和老病友的问候和关心,也有人说我朋友圈很多天没更新了。所以我是时候写一个长篇的思想汇报给大家了,报个平安和工作现状。

所以我是时候写一个长篇的思想汇报给大家了,报个平安和工作现状。

 

武汉的生活


 这是被亲属和朋友关心最多的问题。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27天,这座城市依然在正常的运转。

每天我们接触到很多的武汉人,驻地的联络员,公交车师傅,酒店的保安,前台工作人员,餐厅的服务员,打扫卫生的阿姨,病房的赵医生、邓医生、朱护士长等等。

从他和她们的身上,你能看到武汉人的坚韧和不屈。

虽然院感防护要求不能随意外出,但每天两点一线的吃、住、行都安排的非常妥当。

酒店的厨师在尽量照顾大家的喜好,前几天随口一说,前天和昨天的盒饭里就出现了久违的五花回锅。

酒店条件很好,配有空调,房间里暖和的可以穿短袖和短裤。

从酒店到医院的班车,依据大家上班的时间随时调整,师傅们从无怨言。

虽然时间很短,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已让我终身难忘

比如:

情人节当天,公交吴师傅的祝福;

每天回到酒店后帮我们测量体温的保安大哥,量完后总会说一句“你辛苦了”;

二楼餐厅发餐的小姑娘总会说“我们应该的”等等。

口罩遮住的是口鼻,挡住的是病毒,掩不住的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武汉封闭的是病毒传播,封不住的是我们对武汉的关心和帮助。

image.png

这些暖心瞬间,总让我们难忘

 

华西小卖部营业中~


 我们最大的支持来自老东家。

在武汉能由衷的体会到华西人的自豪。

在资源相对短缺的前提下,医院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个人防护和生活物资,不停的送往前线,据说今天还有物资会到,二楼的库房已经被我们戏称为小卖部,老板娘冯老师很细心地管理和分发每一样物资。

我们单单依靠医院分发的个人物资,就已经可以去哈尔滨过严冬了。前几天武汉的降温和大雪,我们并不感觉冷,被组织从心里暖和到了脚尖。

物资中从不缺吃的。

前几天和朋友开玩笑,每天都要纠结的事情:

是先吃小面包呢还是先吃鸭脖?牛肉干是选五香的还是麻辣的?方便面选合味道还是康师傅?自嗨锅是今天吃还是留到下周?酸奶是常温还是冰冻?喝咖啡还是恩施玉露?太伤脑筋了我…

一日三餐变得比平时上班还有规律,睡眠时间充足。

这就是你们说的“保重”的方式。

医院的关怀暖到了心尖。

情人节晚上,刚刚下班收到组织部袁老师发给我的视频,10分49秒的视频收集了部分医疗队亲属的视频祝福(涉及到其他老师的个人隐私,我就不转发了)。

看到视频的那一刻,眼眶又红了。

这是最珍贵的礼物

 

个人的防护——武装到牙齿


 就像基老师说的,我也相信,大家都不是只会一往无前的傻子,个人防护问题是从出发前到今天我们团队每天都会强调的问题。

每一个队员身上都背负着父母、妻子、子女的关心和嘱托,每一个队员都有不可推卸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做好个人防护我们责无旁贷。

任何一个人的防护不到位,导致的不仅仅是个体感染,还可能是医疗队的团灭。

团灭意味着无法继续救治患者,意味着我们成为前线的负担。

image.png

临出门前,大女儿给我的便携小喷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装点快消液,上下公交喷一喷,进出电梯喷一喷,门把手经常喷,很方便。

体会到好处后我帮每一个队员都买了一个,已经发给大家。

买的时候找了很多武汉当地淘宝卖家,都因为快递停运无法配送,最后联系到一家距离我们酒店20多公里的批发商,听说我们是援鄂医疗队,把本来计划卖给药店的小喷壶挪了140个给我们,安排当天快递。

医疗队的感控小组老师,在医院院感老师的指导下,结合酒店、房间和工作环境,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感控条目。

酒店的电梯被分为工作装电梯和便装电梯,房间内按要求合理规划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甚至连洗澡的时间都有严格要求。反正我是真的把自己洗白了。

进医院前,我们分小组,每个人都反复练习了穿脱防护服。

每一个医护人员都不会少一样防护装备,从里到外我们要穿戴很多层,包括外科洗手衣,一次性帽子,N95口罩,防护眼镜,第一层鞋套,防护服,第一层手套,隔离衣,第二层鞋套,第二层手套,特殊情况还要加面罩。

进科室后,感控老师在缓冲区内详细列出了脱防护服的每一个步骤,只要严格按照步骤,对照镜子,我们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前几天医院还配送了胸腺肽,每周两次皮下注射,自己给自己打,我们会安全的回来。

 

医院的工作


 这可能是最神秘的部分,下面我来揭秘:

我们被分配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23和24病区,分别在5号楼的14楼和15楼。说的这么详细你也进不来,进出全靠出入证和颜值。

我是2月10日下午第一次进病房,到今天刚好一周

我们接管的两个病区按指挥组的要求,将全部收治重症患者。

医疗队康主任牵头,每个病区,3个医生一组,按8小时一轮换,护士按4小时一轮换,大家共同携手完成医疗和护理工作。

和我搭班的三人医疗小组战友的姓的首字母都是“X”,就叫X3组合(请用英文念)。

image.png

大家很快适应了这个新的工作节奏。

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类似急诊科的工作模式。

在医生相对有限的前提下,8小时的工作强度和夜班的负荷大家都还可以胜任,又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恢复体力和精力。

从每日仍在增加的武汉本地确诊病例数看,这场抗疫战不是1-2周可以结束的。

这种8小时一轮的模式大家都很担心治疗的延续性,所以每一个小组除了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都很重视医疗的交接班。群策群力的制定了效果很好的交接班流程,分级管理方案等等。

image.png

新冠肺炎对每一个医生都是一个未知的疾病,完全无证可循,没有特效药,没有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受康主任委托,由我执笔,一方面请教了很多同在抗疫一线老师的经验并结合华西既往的经验,另一方面和老年科呼吸亚专业岳翼荣教授、肾内科张凌副教授、重症病房赖巍老师、基鹏老师、薄虹老师等战友一起查阅中英文文献,参照国家诊疗方案等多部方案,结合我们病区的实际工作流程,制定了我们自己的诊疗方案。

大家都在为重症患者的救治出谋划策,为每一个病人的些许好转欢呼。

我们接手后,23病区,一周时间已有40多例患者由重症转为轻症,经指挥组协调转移至其他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每天下午4:30,在华西支援的三批医疗队,多个病区间,通过网络平台准时开始围绕疑难危重患者的多学科讨论,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决策。

现在医疗工作已上正轨。

护士的确是这场战斗中最辛苦的人。

每一个当班的护士都要身兼数职,领物资、取药、发药、打针、输液,病人照料,领饭,喂饭,抽血,取咽拭子,记尿量,心理治疗和安抚……

4小时满负荷的工作常常让她们浑身湿透,但24小时后她们又满血复活,继续无怨无悔的投入工作。

 image.png


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我们医疗队没有怂人,没有傻子。

我们被武汉和华西照顾的很好。

大家有热血,有动力,有靠山,有方向,有能力,有希望。

我相信这段经历会让每一个经历它的人都终身难忘,每一人都在为这场战役贡献力量,虽然你不一定在前线。

湖北仍需努力,同志还需加油,武汉坚持。

最后,我同意采访成都盒悦老板娘那段视频的最后一句话。

疫情不结束,援鄂的医护一定不走。

 

  各自珍重,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