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锋|63岁心内科郑杨教授冲在抗疫最前线

Page Views 浏览量: 4 Updated 发布时间:2020-02-20 13:52:30

CSC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尹霞 供稿



“抗疫”先锋|63岁心内科郑杨教授冲在抗疫最前线


 和衷共济,风月同天。截至2020年2月15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先后派出6批援武汉医疗队210名医护人员,以及超过2000万元的设备、药品等物资。在与疫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抗疫”一线,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以实际行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image.png

 郑杨,女,汉族,1957年1月出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image.png

image.png


 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武汉打响。63岁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郑杨教授在家庭会议上赢下家庭辩论战,不顾家人的劝阻,主动请缨参与抗击疫情工作。因为,她知道自己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已经工作35年了,在处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上,她是专家有把握;面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及疑难病,她是治疗高手有经验;在介入治疗上,她是手术大师有技术。面对这场重要的战役,她一定不能缺席,面对家人的担心和挂牵,她还是毅然决然的冲上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

 疫情当头,她当以国家人民为重!这是63岁郑杨教授的真实写照。随着新冠疫情开始,吉大一院作为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省内医疗实力最强的医院,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吉大一院不管是驰援武汉还是保障省、市新冠疫情防控,都承担着重要的重要。就在长春的“抗疫”战争还没有打响时,值完春节期间的最后一班岗,郑杨教授也想着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句号。从繁忙的医疗工作中暂时脱身出来,可她刚刚回到老家与亲人相聚,连脚跟都没有站稳的时候,就收到吉大一院疫情防控的消息,全院员工紧急待命。那一刻,郑杨教授二话没说,不顾家人阻拦匆忙赶回长春,随时等候组织召唤。

image.png


 一心纯粹,身体力行!多年来,无论平时的工作多么繁忙,郑杨教授始终腾出时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她及她所在的科室同事曾先后多次前往东丰县9个乡镇、45所学校,为1.9万民45岁以上农民开展免费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1.7万名儿童筛查先心病,目前已经近百名农村低保户、城乡困难户农民患者和先天病患儿接受了爱心工程及慈善救助手术,这得到了社会的赞许和认可。不仅如此,郑杨还经常参加各种全国会议,帮助业界同行获悉最前沿的医学知识。为了不耽误临床工作,很多时候从长春到北京参加会议,都是当天往返,不做任何停留休息。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郑杨教授再次用行动做出表率。由于从外地回到长春,郑杨教授主动居家隔离。在那段时间里,她也时刻挂念工作,一边积极参加医院网络会诊工作,精准给出诊疗指导意见,对医院每天的留观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线上指导,悉心指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后辈们,一边时刻关注着疫情动态,像2003年抗击非典时一样,郑杨教授再次冲上抗击疫情最前线。许多人心疼的告诉她,年龄大了免疫力差,要多注意休息,别太累,可她却顾不上这些。疫情当头,郑杨教授一切以国家、人民为重。看着一批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出发,她也火速请缨加入院里的驰援湖北的行动。

image.png


 疫情就是号角,防控重任在肩,祖国有需要,医护人员就要冲锋在前。2月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带领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共130名医护人员出征,赶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支援一线疫情防控工作。那天,在这批出发的队伍里,郑杨教授的身影,让人感动,也让人振奋。她也是目前为止,医院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老专家。

image.png

image.png


 来到武汉驰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那一刻开始,郑杨教授顾不上休息,由于医疗队负责援助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B座10楼东区的重症疗区,整建制接管疗区50张病床,收治的全部是急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她感到肩上的责任之大、之重。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她为一线工作人员讲解和规范工作流程、防护重点,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给予大家信心和勇气。每天,除了要提高病人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郑杨教授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更保障队员的零感染。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她和医疗队队员们一起反复进行感染控制安全培训练习,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有效隔离都要进行认真的规划。队员们考虑到郑杨教授年龄和体力的问题,医疗组原计划给她安排医疗顾问的任务,帮助大家解决一些治疗上的专业问题。但郑教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带组、排班,这就意味着年逾60岁的她要克服诸多生理困难、穿着隔离服每天6小时和大家奋战在临床一线。

 一切准备就绪后,郑杨教授就开始跟坚守一线和年轻人们一起轮岗值班,作为一名从事医务工作30多年的医生,她深知进入一线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她深知,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要坚守到底。在她的认真工作态度下,郑杨教授也成为医疗队中的“定海神针”。连日来,在武汉的工作中,在危险和压力、辛苦与疲惫并存的疫区一线,郑杨教授早已经忘记自己的年龄,跟所有医护人员一样,驻守在重症疗区,对收治的病人进行救治。

 面对病情复杂、进展迅速,为和死神抢时间,她们唯有马不停蹄的忙碌着。大家心疼郑杨教授,叫她多休息一下,可她却挥挥手拒绝。为了战胜疫情,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蜜蜂,一个迅猛奔驰的火车头,一名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一位在黑夜里手持火把的领路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使命和担当,共同践行着“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崇高和伟大。